箭峰雉螺

中文名称 箭峰雉螺
拉丁名称 Phasianella histrio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pda
中文目名 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 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雉螺科
拉丁科名 Phasianellidae
中文属名 雉螺属
拉丁属名 Phasianell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壳体小型,卵圆锥形,略瘦型,壳质薄,壳高10mm,壳宽6mm。螺层6层,体螺层较隆凸,约占整个螺层的三分之二。缝合线深。壳面具瓷样光泽,饰有白色箭头斑纹,箭头横向,与缝合线平行,交错排列,前后左右均有断续,不甚规律,组成群峰状。间具许多暗红色螺纹,上有许多白色小斑,螺纹横穿箭斑。缝合线周围散布一些不规则红斑。底面凸,斑纹形态似壳面。壳口较小,卵圆形,轴唇略厚,外唇薄而宽。无脐孔。厣为卵圆形,外层灰白色,光滑具光泽,微凸。
分布 中国南沙群岛;菲律宾群岛,班达群岛海域。
生活习性 暖水性强,生活于热带海洋,多栖息于海藻上,我们的标本采自南沙海域表层漂浮的马尾藻。

相关知识

黑颈长尾雉的生活习性


【别名】地花鸡、松毛鸡、哑巴鸡。

【形态】

黑颈长尾雉雄性成鸟的体形似雉旦尾羽较长,雄鸟体长为960毫米,雌鸟约500毫米左右,体重约克。雄鸟头顶橄榄褐色,具橄榄色,颈部、须、喉至上胸部为亮蓝黑项侧铜蓝色;上背、翅上覆羽和胸呈暗栗红色,下背和腰羽灰白而斑;肩羽和大覆羽的羽端白色,肩成两道白斑;腹和两胁栗色,翅上覆羽蓝黑色,飞羽暗褐色,尾羽灰具黑色和栗红色横斑。雌鸟的喉和为褐色沾棕;体羽一般为黄褐色棕褐色,背部较暗,满杂黑褐色斑,具黑色横斑和白色端斑;尾下淡棕白色,有若干褐黑或栗褐相眼褐色以至橙色,眼周裸出部深红色;嘴黄色;脚和趾灰褐色,雄鸟脚具距。

【习性】

黑颈长尾雉栖息于海拔800一2800米的多岩山坡上开阔草地或稀树、灌丛中。大多成对或结小群活动于松、栋混交的稀树及灌丛中。飞行低而缓慢。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蘑菇、野山薯、禾本科植物叶片和果实、栋树坚果、浆果、种子、草根、嫩芽,也食蜘蛛、昆虫成虫和幼虫、其他小动物等。

【分布】

中国有1个亚种,即云南亚种分布于腾冲、潞西、景东、沧源、漾滇、永平、巍山、双柏、西双版纳(留鸟);也分布于广西西南部。

【药材】同白冠长尾雉。

冯黎峰:带头养牛富村民


2008年10月,冯黎峰从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中文系毕业,考上了山西洪洞县明姜镇东太吉村的大学生村官。

进入岗位后,他开始调查研究项目。挨家挨户走访下来,他确定养殖肉牛。

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协调规划出了3.5亩土地用来盖牛舍,而且农村信用社也放贷9万元,他和两名大学生村官又合伙凑了7万元,项目就此蹒跚起步。

2009年10月,牛舍盖了起来,他陆续从山东和省内购买了11头西门达尔牛和12头夏洛莱牛。2010年3月,肉牛正式进入育肥。

本以为一切步入正轨。可不到半年,肉牛不仅染上了腐蹄病,伏地不起,还存在营养不良,体重增长缓慢。冯黎峰一面阅读养殖书籍,一面请教当地的养殖企业,他重新当起学生。

腐蹄病是因为牛舍潮湿和草料中钙、磷不平衡。随即,他对牛舍进行了通风采光处理,定时处理牛粪。

那段日子收获不少,摸索出了一些养殖土办法。一年下来,冯黎峰试验出了日增重2-3斤的饲养技术。

2011年,肉牛出栏16头,冯黎峰以高出市场价0.7元的价格全部卖掉,一头肉牛盈利2000元。

当年育肥当年见效,冯黎峰的小规模精细化管理思路是对的。村民们对他投出了信任的目光,不少人纷纷来取经。“要用30头牛挣40头牛的钱。”对于投资养殖户,他建议说,“投资成本决定了规模,做精做小适合每家每户。”

2011年,为了示范带动更多养殖户致富,他成立了恒坤养牛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8户,合作社社员年均收入2.6万元。

“第一年,虽然肉牛单价高出市场均价,但总的说还是亏本的,卖的钱不够买牛的钱,这直接导致了来年购买架子牛和饲料的资金缺口。”

像其他创业者一样,有了经验和信心,但缺资金成了冯黎峰眼前的难题。

为了保证正常的肉牛育肥,他开始向肉牛和饲料供应商赊账。虽是无奈之举,但这样做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饲料从少到多,时间从一个月到半年再到一年一结算,冯黎峰用赊账建立了信誉,而信誉也使他盘活了资金,让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用。

随之而来的是,合作社的肉牛从30头发展到近100头,产值突破100万元,年均盈利30多万元。

从0到1,东太吉村有了一项稳定的养殖产业,冯黎峰也在创业磨砺中找寻到了一个经营支点。

“有了产品,怎么能更有效地卖出去呢?”2014年,他创办了蚕宝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地域特色农产品、创立本土品牌。旗下的锦北农业开发公司采取订单农业模式,经营鲜蔬肉蛋等农产品。枕赋枕业公司结合保健理念和当地的枕头文化,打造出文化保健枕头。

长尾雉的饲养繁殖技术


白冠长尾雉,属鸡形目雉科,分布于我国中部及北部地区,是我国特产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栖息于山谷树林和峡谷间,飞行快,行动谨慎,小心怕惊,以植物种子,嫩芽和昆虫为食。其雄性头顶白色,背部磷状羽毛呈鲜橙黄色,各羽具有黑缘,腹中部黑色,尾羽较长,两枚中间尾羽可长达1.5m,非常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饲养环境与饲养方式
我园于2007年引进7只白冠长尾雉,3雄4雌,饲养在我园的雉鸡繁殖场内,环境相对较为安静。笼舍大小为4m3m3m,地面为沙土地供其沙浴。内置栖架供其攀爬栖息,设有料槽和水槽,供其自由采食和饮水。繁殖期雄性为争夺配偶而发生打斗,将其按1公2母、1公1母各一圈单笼饲养,繁殖期前对种鸡进行新城疫-传支二联苗免疫。为促进其提前发情产卵,笼舍内安装1个60W的灯泡,每天光照延长至14~16h。
2日粮配制与饲喂方法
白冠长尾雉的日粮由我园自行配制,其配方为:玉米40%,次粉10%,麸皮8%,豆粕27%,鱼粉10%,磷酸氢钙2%,骨粉2%,食盐0.5%,胆碱0.2%,赖氨酸0.1%,蛋氨酸0.1%,维生素10g,微量元素50g,其能量为2712千卡,蛋白质含量18%,Ca∶P=2∶1,能量,矿物质,粗蛋白,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基本符合白冠长尾雉的营养需要。
白冠长尾雉的饲料以颗粒料的形式饲喂,有利于采食,减少浪费,另加喂适量蔬菜,繁殖期加喂适量面包虫、熟鸡蛋、大麦芽,促进其发情交配和提高精液质量。
3发情与产卵
白冠长尾雉的发情产卵期为每年的3月下旬到6月上旬,发情交配一般在早上7点和下午5点左右。首次观察到白冠长尾雉的交配行为于3月28日下午5点半左右,此时,雄长尾雉不停地追逐雌长尾雉,并发出响亮的叫声,雄长尾雉接近雌长尾雉靠近雌长尾雉一侧的翅膀下垂几乎着地,而另一侧向上伸展,颈羽也竖起来,然后雄长尾雉跳上前叼住雌长尾雉,雌长尾雉随即卧倒,雄长尾雉跳至雌长尾雉背部,尾羽下压,雌长尾雉尾羽错开,尾部尽力向上翘起,两者泄殖腔吻合,时间从几秒到十几秒不等。此时雄长尾雉伴有响亮的鸣叫声。交配后,雌雄长尾雉各站一处,或寻食或安静的走动。
长尾雉每隔2~3天产1枚卵,卵呈长卵圆形,()为青灰色,卵平均重30.6g(27~38g),长径46.5mm(44.5~50.5mm),短径35.4mm(34.2~36.9mm)。
4孵化
孵化前对孵化机进行清洗消毒,用高锰酸钾、甲醛按每立方米7g高锰酸钾、14ml甲醛进行熏蒸消毒。对孵化机进行调试,待其正常运转1~2d后方可进行孵化。入孵前用0.05%高锰酸钾消毒种卵,防止种蛋污染。入孵1~7d给温度37.8℃、湿度55%,8~20d给温度37.6℃、湿度65%,21d后至出雏给温度37.4~37.5℃、湿度70%。孵化期间每2h翻蛋1次,孵化7d进行第一次照蛋,捡出无精蛋,19d进行第二次照蛋,捡出弱精蛋和死胎蛋,24d打嘴,25d出壳。破壳位置上距7.3mm、下距37.2mm,蛋壳破裂纹路呈放射状。
5育雏
刚出壳的白冠长尾雉雏鸡体重仅为23.8g,体型非常小,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可以说能否控制好环境温度是白冠长尾雉育雏能否成功的关键。我园设计的育雏箱为80cm60cm60cm,箱内用灯泡控制温度,箱底铺有垫料。1~3日龄箱内温度为35~36℃,4~7日龄箱内温度为33~35℃,7~15日龄箱内温度为31~33℃,16~28日龄箱内温度为30~32℃,1月龄后温度趋于常温,同时要保持必要的通风,切忌温度忽高忽低,一日内温度变化不要大于0.5℃。1月龄后可放入大圈饲养。白冠长尾雉生性好斗,每圈密度不可过大,防止相互啄伤。
幼雏1日龄饮0.05%高锰酸钾水或多维素,饮水为凉开水。饲料以粉料形式饲喂,加少许面包虫或鸡蛋黄,采用限制饲喂,按自由采食量的90%饲喂,定时定量,防止因食入过多饲料而造成体内脂肪蓄积,体重超标,体质不坚实,发育不匀称,提前性成熟。限制饲喂不仅可以节约饲料,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以后的繁殖性能。同时要保持饲料中钙,磷比例平衡,维生素,微量元素适量,避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
6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是白冠长尾雉饲养繁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此,我园制订出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1日龄:注射马立克疫苗;1周龄:新城疫-传支二联苗滴鼻点眼;15日龄:法氏囊疫苗滴鼻点眼;2月龄:加强免疫新城疫-传支二联苗;由于雏鸡体型小,重量轻,应严格掌握免疫药物用量。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定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抗病毒,抗球虫等药物,预防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疾病的发生。
7小结与讨论
我园在白冠长尾雉的饲养繁殖实践中总结出以下经验:
(1)白冠长尾雉胆小易惊、生性好斗,必须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才有利于产卵繁殖.在繁殖期延长光照有利于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素,可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提高产蛋质量和延长产蛋时间.饲料中加喂葱末和大麦芽,大麦芽富含Ve可促进发情交配,提高受精率。
(2)温度控制是育雏成功的关键因素,必须科学而严格地掌握,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造成死亡。
(3)要制订一套科学严密的防疫程序,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精细化的饲养管理为幼雏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保障,预防了营养缺乏症的发生,增强了幼雏的体质。

张世峰:开拓济南兔肉市场


张世峰是济南市市中区万寿路附近的一家名叫味吉美兔肉店的经理。他开的这家兔肉专卖店是在济南开业的首家兔肉店,专营熟兔肉制品。别看张世峰今年才25岁,可在兔业界已经颇有名气。这来自于他独到的兔产品经营思路只做并且做好、做强济南周边市场。

养兔:成立合作社,辐射济南周边县区

张世峰的兔场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大西村。张世峰认为:做任何事情,思路都很重要。他说:以前我养兔只求数量多,现在却求质量好。因为受土地、资金等制约,张世峰转变观念,于2009年成立了富民家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发展济南周边县区社员216户,辐射平阴、章丘、济阳等地,现存栏家兔6万多只。

张世峰了解到,目前济南周边大规模养兔的很少,成立了合作社,货源有了充足保证,这样无论销售商品兔还是开发兔产品,都有一定优势;而且,因为社员离得近,兔子的运输费、损耗费等都能节省不少。所以济南市场的开拓空间很广。

兔肉产品:打入济南市场,发展连锁店

为了解决合作社兔肉的销售问题,张世峰专门调查了山东省的肉兔市场,他发现山东省兔子存栏量不少,但兔肉消费量却极低,兔肉店更是屈指可数。兔肉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蛋白质、矿物质含量高、消化率高,脂肪、胆固醇含量低,热量低,被认为是保健肉,但在当地市场却难被人们接受。张世峰认为,市场的严重缺失和兔肉的良好品质,说明兔肉大有文章可做,于是开拓济南兔肉市场成了他的目标。

张世峰专程跑到四川、广东等地学习兔肉烧烤、加工技术,回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第一家兔肉店在他的精心筹划后开业了。在店里,烤兔、兔腿、兔头、卤兔等系列产品制作精良,价格也较高,抱着尝尝看的心理,不时有消费者光顾。张世峰说:这是合作社的第一家兔肉店,开业之后看看效果,如果消费者需求量大,市场认可,那么将来再发展第二家、第三家连锁店。

来自河北搞兔子养殖和皮革加工的李经理在考察了合作社的养殖场、兔肉店后认为,利用合作社发展养殖,然后进行兔肉深加工打造周边市场的做法,很值得学习,他也打算尝试开家兔肉店。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养兔研究室主任姜文学在参观合作社时表示,养殖、屠宰、产品深加工一体化,并只瞅准济南市场做活、做好、做强肉兔产业,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

(山东张在杰)

枣螺


中文名称 枣螺
拉丁名称 Bulla vernicosa Gould
生物代码 580060020050010008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头楯目
拉丁目名 Cephalaspidea
中文科名 枣螺科
拉丁科名 Bullidae
中文属名 枣螺属
拉丁属名 Bull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卵圆形。壳高41.3mm,壳宽32.3
mm。螺旋部卷施凹陷入体螺层内,壳顶中央形成一个深凹的小穴。体螺层膨胀。壳表白色,饰有黄褐色小斑纹,有时这些斑纹聚集形成3~4条不太明显的暗色横带。生长线精细而明显,常密集成皱褶。壳口稍高出壳顶,上部狭,底部宽而圆。壳口内面白色。
生活习性 暖海产,生活于潮间带低潮区附近珊瑚礁间沙质海底。

大沼螺(湖螺)的养殖


大沼螺,俗称螺蛳,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江河、湖泊、沟渠、溪流、池塘和稻田中,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水草丛生和有微流水的地方,通常营底栖生活,以浮游生物、各种腐屑为饵,有群居的习性。大沼螺的养殖技术比较简单,特别是大沼螺的繁殖力较强,且可与鱼、虾、蟹、鳖等特种水产同池共生,因而目前大多数采取引种养殖、增殖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应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选好养殖水域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现有的池塘、河沟、稻田甚至小型湖荡,发展大沼螺的增养殖。

2.搞好引种在选定的养殖水域里,每亩投放200-400千克大螺狮,让其繁殖后代,促进生长。

3.坚持合理利用大沼螺的繁殖一般自4月上中旬开始,直到9月底结束。当新繁殖的大沼螺长到一定规格后,就可起捕经过加工用于饲养青虾。每次起捕后都要留足一定数量的产卵亲体,让其继续产卵繁殖,繁衍滋生,确保持续利用。

翼螺


中文名称 翼螺
拉丁名称 Pterynotus alatus(Roding)
生物代码 58005003001005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roda
中文目名 狭舌目
拉丁目名 Stenoglossa
中文科名 骨螺科
拉丁科名 Muricidae
中文属名 翼螺属
拉丁属名 Pterynotus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较狭。壳高44.2mm,壳宽23.0mm。
螺层约10层。每一螺层具有3条翼状的纵肿肋。各纵肿肋之间有1明显的瘤状突起。整个壳面密布细的螺肋。壳口小,边缘有许多整齐的褶襞。前沟长,先端稍弯向背方,前沟之右侧残留1条生长时遗下的旧的前沟,与壳口部的前沟排列成人字形。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浅海的砂泥质海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5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